退避三舍

tuì bì sān shè

成语解释后退九十里。比喻为避免冲突;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。舍:古时行军;一舍为三十里。

成语注音tuì bì sān shè
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成语繁体退避三捨

成语简拼TBSS

常用程度常用成语

成语字数四字成语

感情色彩中性成语

成语用法退避三舍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

成语年代古代成语

近义词委曲求全

反义词针锋相对、锋芒毕露

成语例子我说姊姊不过,只得退避三舍了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二回)

英语翻译give one a wide berth

成语故事春秋时候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重耳闻讯,逃出了晋国,在外流忘十几年。经过千幸万苦,重耳来到楚国。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群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饮洒叙话,气氛十分融洽。忽然楚王问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待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。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假如有一天,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,我再与您交战。”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故事出自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。成语“退避三舍”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。

成语谜语一再让住房

《退避三舍》什么意思退避三舍,退避三舍怎么读,退避三舍近义词,退避三舍反义词,退避三舍拼音
退避三舍相关成语
退